近几年来,聊城大学党委、行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省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校团委连年被评为“山东省红旗团委”,获2005年度“山东省红旗团委标兵”。
聊城大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包括:
一、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时代要求,用足用活地方德育资源,将其渗透、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鲁西,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地域文化秉承齐鲁文化底蕴,融会南北文化精华,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深厚。聊城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注重挖掘聊城地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敦厚、奋进”人格品质上的独特作用,通过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以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聊城大学的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形成了鲜明的“敦厚、奋进”的人格特质,即勤学耐劳,乐于吃苦;脚踏实地,勇于进取;志存高远,甘于奉献。
二、围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结合地方实情,建设全方位、系统化的德育教育基地,并坚持不懈地开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德育基地教育,有效克服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增强了教育活动的直观性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扎扎实实的提高了教育效果。聊城大学通过大力推进德育基地建设,包括建设和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英雄教育基地、名胜古迹教育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当地英模人物是活生生的教材,借助先进典型人物的现实性、形象性、示范性、有效性等特点,与英雄模范人物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近年来,聊城涌现出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国英模检查官白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本禹等一批英模人物,聊城大学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当地英模人物这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组织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向先进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全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年来,聊城大学无论是在考察发掘鲁西运河文化、建设德育基地、还是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都得到了聊城市委、市政府以及聊城团市委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5年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走繁森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实践活动、2006年“挂职基层、挥洒青春”优秀大学生基层挂职锻炼活动,2007年“百名党员大学生当村官”挂职锻炼活动,当地党委政府都给予了积极配合,鼎力协助,这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保证。
全文链接: 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__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